以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为中心的南非研究团队通过使用小型记录仪,试着挑战了对生活在博茨瓦纳及丘比国家公园的野生非洲象的睡眠进行记录。
迄今为止关于大象的睡眠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被饲养在马戏团和动物园的大象进行的,并不能说明野生象的睡眠情况。同时,对野生象进行连续追踪观察实际十分艰难,特别是在夜晚。于是该研究团队试着通过将小型记录仪装置于野生象来记录其睡眠。
装置在大象鼻子上的记录仪也被用于记录人类睡眠,通过每分钟对身体动作的记录来判断其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至于为什么装置于象鼻上,据说是因为大象处于清醒状态时鼻子是一直处于活动状态的,即鼻子不动时有很大可能是处于睡眠状态。
同时,装置的内藏GPS信号的项圈既可对象进行追踪,其中的加速计也可判断大象是处于站立状态还是卧躺状态,并记录其姿势的变化。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两头母非洲象,推断年龄分别为30岁及37岁。
大约40天的记录期间后回收的记录仪为我们呈现了野生非洲象的睡觉状态。
首先,从数据得知的第一个结果是非洲象的睡眠时间其实非常短暂。
每晚的睡眠时间平均2小时,同我们人类比起来可以说是非常短了。同时,同饲养的象的数据比较看来也呈现缩短的趋势,可能是因为生活在萨巴纳的野生象处于无法安心睡觉的环境吧。
然后,通过从姿势的变化数据得知,相对于卧躺,非洲象站着睡觉的时间更长。
有趣的是,非洲象的熬夜情况也被记录下来了。
令人惊讶的是,到第二天黎明,野生非洲象曾一晚上移动了30公里。
为什么非洲象会熬夜呢?因为研究团队并没有实际观察,他们只列举了以下3种可能性:
- 来自狮群的袭击
丘比国家公园曾报告过狮群捕食年幼公象的事例。本次的研究对象是象群的头领象,其为了保护年幼公象而带领着象群远距离逃跑的可能性很大。
- 来自人类的捕猎
令人悲伤的是,时至今日在非洲以象牙为目的的捕猎依然比比皆是。此番“熬夜”实为逃离来自人类的捕杀的可能性也无法否认。
- musth期公象的登场
性成熟的公象平时是和母象分开生活的,由于荷尔蒙浓度的变化达到被称为“musth”的状态时,公象会因为求爱变得极具攻击性,作为头领的母象是为了带领象群至安全的场所才进行了此番远距离移动也说不定。